地理分布
阿美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台東兩縣,台東市是阿美族人口分佈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蓮光復鄉、吉安鄉、台東縣的東河鄉及成功鎮。 總人口數大約:168509人 (93.2.29資料),是台灣原住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從地域、習慣及語音的差異,分為下列幾個部群:
(一)南勢阿美族:南勢阿美族是阿美族群中最北的一群,與太魯閣族群的葛瑪蘭族相鄰,居住在現在的花蓮縣新城鄉、花蓮市、吉安鄉、壽豐鄉。 古聚落的名稱為荳蘭、里漏、七腳川等等。
(二)秀姑巒阿美:秀姑巒阿美族群與太魯閣族、布農族、平埔族為鄰,居住在現今的花蓮縣鳳林鎮、光復鄉、瑞穗鄉、玉里鎮、富里鄉等等。 古聚落的名稱為太巴朗、馬太鞍、奇美等等。
(三)海岸阿美族:海岸阿美族居住在東海岸山脈的海階平原上,與北邊葛瑪蘭族相處融洽,與外族較少接觸,居住在現今花蓮縣豐濱鄉、台東縣的長濱鄉、成功鎮等等。 古聚落的名稱為貓公、頂仔落、靜浦、港口、長光、白守蓮、成功等等。
(四)台東阿美(卑南阿美):台東阿美族群居住在東海岸的南端以及現今的台東縣東河鄉、卑南鄉、太麻里鄉及台東市等地,鄰近卑南族、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等等。 古聚落的名稱有馬蘭、都蘭、都歷、大馬武窟、小馬武窟等等。
(五)恆春阿美族:恆春阿美族因為曾經居住在恆春而得名,是所有阿美族群中最南的一群,後來大部分遷居到現在的台東縣池上鄉、鹿野鄉、關山鎮等等,現在僅存屏東旭海附近還有部份居民。
(六)都市阿美族 :因為到都市謀生活的阿美族人越來越多,所以逐漸形成了許多都市阿美族群,例如台北的汐止鎮、高雄地區的草衙,以及台中、桃園地區都有他們的蹤跡。
集會所裡的生活訓練
阿美族社會的另一個特徵是嚴密的年齡階級組織。男子在十三、四歲時,必須進入集會所接受成為一個男人的訓練。以二至五歲為一個階級,同一階級的男孩一起學習、生活,並住宿於集會所。在集會所裡,同一個階級的同伴一起工作,遇有獎勵或處罰也是以一個階級為單位。無形中更緊扣了同年齡階級的每一個男子,而這樣的關係是一生一世,直到離開人世為止。
因此,縱然會所制度已經消失,但每年的豐年祭活動,依然遵守傳統年齡階級的規範在運作,使傳統的生活、歌舞的訓練得以延續。也因為有這麼嚴密又親近的年齡階級組織,讓阿美族人在都市裡仍然保有集體工作的習性,甚至在台北縣的汐止成立了一個以阿美人為主的「三光社區」。大家彼此互相照顧、扶持。這全是拜年齡階級之賜。
文化特質
(一) 嚴密的年齡階級組織:
雖然會所制度已經消失,但年齡階級的運作依然盛行於阿美族的村落。而且長幼有序,服從勞動的觀念依然保存於日常生活當中。

(以花蓮大港口為例)

職 名

年齡

職   務

Mamanokapah

40~44

領導、督導具會事務、領導集體捕魚、集體狩獵、共同事務
決定修建屋舍、維修道路、祭典禮戰事總指揮

Cibiracay

37~40

聚會事務、集體捕魚、集體狩獵之食物分配
籌劃修建屋舍、維修道路、祭典禮、戰事

Malakacaway

33~37

籌劃具會事務、運木建造屋舍、督查戰事
參與集體捕魚、集體狩獵、共同事務、祭典禮

Ciromi,ady

29~33

白天具所辦理公務、運木建造屋舍
參與集體捕魚、集體狩獵、共同事務、祭典禮
戰事之斥候

Miawawway

25~29

管理及通報具會事務、運木建造屋舍、山田巡查
戰時戰士、集體捕魚、集體狩獵繁重工作

Palalanay

21~25

管理下層二級、運木建造屋舍、參與集體捕魚、集體狩獵、共同事務、祭典禮、維護山田路、戰時戰士

Midatogay

18~21

探木、打水、守望、砍伐建屋用木頭
參與集體捕魚、集體狩獵、祭典禮

Mi,afatay

15~18

採竹、打掃、傳令、搬運建屋木頭、參與祭典禮

(以台東都蘭部落為例)

 分類

通名

職級名稱

2005年的年齡組名稱(專名)

大約年齡

Malitengay
靠近祖先的人

Tu,as
老人

Ladihaf躲在石頭陰涼的老人

拉皇帝
拉先輩
拉紀念
拉嘿代
拉民代
拉新兵

78歲以上

Lasfi躲在會所陰涼處的老人

拉金門

77
67

拉金馬

 

 

Miinengay
(Panemnemay)
祭嗣者(飲水思源)

 

 

Matatapalay
壯年組

Tukal支柱、樓梯,即將升上tu,as 的人也就是年齡組織的支柱之意

拉傳廣

62~66

Tapal 在tuka左右手的人,學習tuka事的人

拉國中

57~61

Culal 種子開始發芽學習上一階層的事

拉經國

52~56

Romrom 生火不能斷炊之意

拉建設

47~51

Kumod 負責推動部落事務

拉元簇

42~46

Mihiningay 站在集會所sfi外窺視

拉贛駿

37~41

Malikoday
專司舞蹈

Kapah
青年階級

sakakaay no kapah 青年中的大哥

拉中橋

32~36

sakatosa no kapah 青年中的第二級

拉監察

27~31

sakato no kapah 青年中的第三級

拉千禧

22~26

sasafaay no kapah 剛晉升

拉立委

17~21

 

Pakarungay
青少年組

Pakarungay 是負責雜役的工作,服務年齡組織的預備組

Pakarungay

12~16

以都蘭部落的年齡階級組織表是一部都蘭的歷史,是彌足珍貴的資料,更賦予了都蘭部落生命的意義。它的命名方式早先大多以打獵有關,就文學角度來說,名字取得相當的詩意,如Lalaka拉臘尬,意為礁石的獵物,顯示在形容語句的幽默與詩化。後隨時代變遷慢慢地演變成與當時所發生的大事有關,如Ladipung拉日本,表示日本統治了台灣。晚期則變成以有名望之人士的姓名來命名,如Lakangcing拉贛駿,第一位上太空的華人。另外,其中取名的方式以及用語上,在在都顯示出都蘭的阿美族人幽默及文化創新的一面,如Lamintay拉民代,一般以為和民意代表有關,其實是為了表示和其它部落的不同,而用了拉民代表示中華民國代表了日本接管了台灣,其它的部落大部份是以Laminko傳統名來表示的。
(二) 具感染力的歌舞:
親和力強、節奏、旋律易感染周遭的人是阿美族歌謠的一大特色,幾乎各族原住民族都會唱一、二首阿美族的歌。
(三) 活潑亮麗的服飾:

從花蓮到台東,阿美族的服飾大致上分為北、中、南三大系統。但各村的差異性也不小,故無法一概而論。

祭典生活現況
(一)捕魚祭:
是阿美族的過年。原始意義為感謝神露的宗教活動,西方宗教進入以後,傳統的宗教意義漸漸淡薄。 每年七月中旬,由台東的阿美族揭開序幕,依次往北推,至花蓮吉安鄉已是八月底或九月初。時間由一∼七天不等。是真正表現阿美族文化的祭典。
按照傳統的習俗,豐年祭在夜晚揭開序幕,第一天禁止女孩子參與,最後一天則是女孩子必須全部參加。並由女孩子的歌聲作為結束。
豐年祭有專屬的歌曲,各個年齡階級又有屬於自己的歌謠。早期,祭歌在平時不准唱,目前已無此規範。嚴格來說,豐年祭是男子為主的活動,其間包含了對年輕男子生活禮儀、歌謠、舞蹈的訓練,而非外界認知純粹娛樂性的歌舞。
(二) 豐年祭 (Ilisin):
是阿美族的過年。原始意義為感謝神露的宗教活動,西方宗教進入以後,傳統的宗教意義漸漸淡薄。 每年七月中旬,由台東的阿美族揭開序幕,依次往北推,至花蓮吉安鄉已是八月底或九月初。時間由一∼七天不等。是真正表現阿美族文化的祭典。
按照傳統的習俗,豐年祭在夜晚揭開序幕,第一天禁止女孩子參與,最後一天則是女孩子必須全部參加。並由女孩子的歌聲作為結束。 豐年祭有專屬的歌曲,各個年齡階級又有屬於自己的歌謠。早期,祭歌在平時不准唱,目前已無此規範。嚴格來說,豐年祭是男子為主的活動,其間包含了對年輕男子生活禮儀、歌謠、舞蹈的訓練,而非外界認知純粹娛樂性的歌舞。 舞蹈時也有一個社會規範:依次由年齡階級高者帶頭領唱,每一階級依序圈舞,不能混亂。未到或遲到者甚至要罰錢。
阿美族的野菜世界

台灣的生態環境豐富,原住民各族群在千百年來與大自然密切的互動下,發展了根植於大自然的文化。單以野菜來說,最常食用野菜的是阿美族人,他們所運用採集的野菜就超過兩百種以上。阿美族部落多半依山臨海,背靠中央山脈,中間又有海岸山脈為腹地,生活中所能取得的山產、海產、溪產非常充足,從葉菜、果菜到溪裡的水苔,甚至海裡的紫菜、海帶等等,都能成為阿美族人的飲食佳餚。
阿美族所食用的野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心菜」-黃藤心、林投心、芒草心、月桃心、檳榔心、山棕心、甘蔗心、鐵樹心、椰子心和台灣海棗心,「心」指的是植物的嫩莖。阿美族信奉的海神最是忌諱綠色的葉菜,因此阿美族人在多數的祭典中不食葉類野菜,這或許正是「十心菜」成為阿美族野菜主流的原因。
原住民中採集野菜最活躍的是阿美族人,他們對於野菜的食用部位與採摘時間都相當熟捻。很多野菜並非生長在深山裡,就連荒廢的空地、原野及馬路旁的鄉間小路上也隨處可見。採集野疏野果雖說不難,但也必須瞭解野菜生長的時令與環境。為了永遠都能吃到自然的野菜,也為了讓採集工作更方便,且不致觸犯資源保護法令或引起任何糾紛,採集者應特別瞭解並尊重生態法則與土地倫理。

阿美族風味餐
有人說:「如果這個地球毀滅了,僅剩兩種生物可活,一隻叫蟑螂,一支叫阿美族」,阿美族是最懂吃的民族,無論是溪邊、海邊、森林裡的動物,還是路邊野菜,都能利用生態條件,烹調出美味的健康佳餚。您可曾在田園間、海之濱用手抓飯、品嚐鮮美芭蕉旗魚、月桃握飯、石板烤肉、小米麻糬